芒果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学科领航:为科学教师专业发展铺就“快车道”芒果体育
发布时间:2023-04-12 17:59:28

  芒果体育习在今年2月21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当前,科学教师专业化水平已经成为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去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鼓励高水平师范院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设科学教育专业,提出从源头上加强本科及以上层次高素质专业化小学科学教师供给。通过科学教育学科建设建强科学教师队伍已是教师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

  科学教育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途径,也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基础,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大计。在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主战场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要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科学教育。

  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指出我国“十四五”时期将着力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建设高质量科学教育、发挥科学教育育人功能,需要培养和发展科学教师的专业素质。202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提出“从源头上加强本科及以上层次高素质专业化小学科学教师供给,提高科学教育水平,夯实创新人才培养基础”。

  具有专业素质的科学教师是精准传达和实现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基础,也是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然而当前中小学科学教师却存在专业素质缺乏的现实困境。高素质的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和高水平的科学教学研究队伍建设是构建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围绕这一建设目标,科学教育的学科定位、理论体系、研究队伍以及学术生态构建等方面亟须厘清,从科学教育学科建设的视角探析高质量科学教师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基本组织、基本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指明了教育学科内涵式发展的建设方向——反映学科本质,聚焦学科本身。教育学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对学科定位和性质的准确把握。科学教育学科作为教育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建设任务包括发展科学教育理论体系,形成科学教育专业研究队伍,培养高质量、具有科学素养的基础教育科学类课程的教师队伍,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专职教师和部分初中综合科学课教师。

  为促进科学教育学科建设、培养面向一线教学实践的高质量科学教师队伍,科学教育学科需要以科学本质和科学教育本质作为线索贯穿学科建设过程。科学本质阐明了科学的基本特征,理解科学本质对于科学教师在科学教育中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科学观,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进而确立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以及教育教学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培养科学教师准确理解和掌握科学本质,进而对于在科学教育教学实践中促进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方法论,体验科学形成过程,以及培养中小学生的批判精神和科学情感等都有重要意义。科学教师还应理解科学教育的本质,认识到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培养和发展中小学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思维、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教育学科建设的定位和目标设立既要遵循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交流等的工作特征,最终要落实到各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发展方向上。师范院校科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要以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同时其课程结构的设置要满足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将来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的作用。2022年4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提出了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四个维度的科学课程核心素养,课程内容上设置了13个学科核心概念与4个跨学科概念。基于课程核心素养的科学课程改革对构建科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提出新的要求,科学教育学科需要将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即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育类课程、方法类课程及实践课程等(如图1)。

  科学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需要整体反映国内外科学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兼顾教育学、芒果体育心理学与科学教育类课程的关系,突出科学教育类课程教学内容特色,彰显科学教师培养的战略性、综合性与实践性。

  课程体系构建应关注课程内容编排的层次性。通识类课程除师范生思想政治、德育素养培养之外,还应有助于学习者理解科学与历史、哲学、社会学、艺术等学科的关系,帮助其以开放、发展、相对、批判的眼光和思想去认识和对待科学教育工作,并对科学的本质与科学价值观有基本的认识和把握。专业课程涉及自然科学领域的多门基础学科,需要不断吸纳当代自然科学领域先进的研究成果。专业课程从内容上是关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与空间科学、STEM、STS等课程的学习,旨在打牢科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础,系统了解和掌握有关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体系,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理解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整合。教育类课程通常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课程,在科学教育学科建设中发挥着将师范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相衔接的重要作用。

  目前,大学理科院系举办的科学教育专业虽然科学类专业课程开设得比较充足,但教育类专业课程不足。教育类专业课程应更加注重对主要概念、核心概念、跨领域概念的学习,强调科学思维的一般过程、基本形式、主要品质以及基于思维的科学教学理论。方法类课程包括科学学科研究过程中的实验与实践活动,如“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科学教育的方法与科学教育研究的方法类课程,引导师范生经历类似于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过程(观察测量、资料收集、整理分类等),了解和掌握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科学思想方法。实践课程包括微格实训,教育见习、实习、研习及校外科技活动等,通过不同学段、不同进阶的教育实践,促进师范生内化理论、发展能力。

  学科的发展以知识的发现和创新为核心,因此学科建设应聚焦学科前沿问题。而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则必须依靠高校教师等有组织的科学研究。科学教育学科的成熟发展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专门化、系统化方面,也体现在学科研究范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即学科得以成立的基础首先是形成了其独特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体系。科学教育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意味着研究范式必定是多元的,实证研究对于科学教育实践场域中的研究问题具有一定的适切性,只有加强实践研究,才能丰富理论发展,即“基于实证研究的科学教育研究范式转型”是科学教育学科地位确立的有力支撑。

  考虑到科学教育研究范围日益拓展的趋势,以及科学教育研究的基础性与实践性特点,科学教育学科建设需要回归教育实践场景,立足于服务科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创新教育研究范式。“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新时代教育实践对教师角色新的定位。科学教育研究既要遵循教育研究一般规范,也要结合领域研究内容与热点,将一般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内化,寻找不同范式的适应度,获得研究范式在解决教育教学真实问题的最优解。科学教育学科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辐射需要紧密联系教育实践的实际需求与具体条件,以教学效果为导向灵活选择适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此,芒果体育科学教育研究范式转型有赖于科学教师“成为研究者”。科学教育改革的推进需要加强科学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连接,因此,应大力倡导科学教师和科学教育研究者有意识地将科学教育的学术研究内化于教学过程之中,达成研究与教学工作的统一。在国际化视域下,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还应不断推陈出新,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分析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找到适切于科学教育本土化研究的范式,向世界讲好中国科学教育实践故事。

  科学教育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回归于“人”。“科学教师”培养是科学教育学科发展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也是学科建设得以持续推进的价值体现,而建设一支高质量、创新型的教师教育专业队伍成为关键。科学教师培养依赖于教师教育者队伍,尤其是科学教学论教师队伍的建设,科学教学论教师队伍是直接影响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变量。

  建设优质的科学教学论教师队伍,首先应当在顶层设计中明确角色定位、职责作用,提高科学教学论教师队伍在教师教育发展中的专业学术地位,确立其专业责任和专业发展规范,使科学学科教学论教师有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其次亟须建立适切于科学教学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分类考评机制,探索建立大学教师教育者深入基础教育体验和实践研究的政策和激励机制,通过科学的考核促进教师教育者致力于研究和服务基础教育改革,了解基础教育需求,并将其转化为教师教育资源,为科学教师培养赋能。再次,科学教学论教师队伍的形成需要教师自身有清晰、明确的角色认同感和使命感,以科学教育学科教师和专业教师研究者的身份,深入真实的实践场域,积极主动地在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服务高水平科学教师人才培养。

  协同推进人才培养是科学教育学科建设回归于“人”的具体表现,这有赖于课堂内、学校内资源的整合与协同;发挥校内校外的协同作用,构建包含着政府、科技馆、中小学校、大学、科研机构、社会等多主体的科学教育环境,以多元的形式与内容弥补校内科学教育的需求。

  科学教育的学科建设离不开以学术创新为目标,把具有先进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教师聚合而形成的学术共同体。教师学术共同体的实效发挥需要构建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通过更多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队伍的科研热情,促进学术科研资源向教育教学的转化、共享。需要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师关系,即在学术共同体中发扬民主作用,平等地探讨学术问题。需要确立教学、科研共同学术目标,构建完善的学术共同体运行机制,如科学教育人才培育机制,科学教育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机制、科学教育学术管理与评价机制等。

  科学基金资助从来就是促进学科发展的关键激励机制。科学教育学科建设在我国起步晚、研究基础薄弱、缺乏研究经费资助,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建立以科学基金竞争机制配置资源促进科学教育学科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学科建设还需要有活跃的学术活动与高质量的专业学术期刊。创办高质量的专业学术期刊、形成引领性的研究中心、兴办专业的学术组织和学会、召开定期的学术会议等,使科学教育研究内容有来处、成果有归处。科学教育学科一方面应加快创建一流期刊、完善学科建设与期刊协同发展的机制,并通过学科评估引导大学加强期刊建设;另一方面应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科学教育顶级期刊开展交流与学习,推进创办中国特色的高质量科学教育学术期刊。活跃学术活动方面,需要积极借鉴国际科学教育相关协会的成功做法,围绕中国科学教育创新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激发广大科学教育工作者以学术讨论、专题研讨、项目研究等不同形式把科研、教学与学习一体化,激发科学家、教育理论研究者、教育政策制定者的主动参与,促进科学教育学科建设,形成独立建制的科学教育学。

  (作者郑永和系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专委会主任;黄晓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浙江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HTML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