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芒果体育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人工智能将带给学校4大变化
发布时间:2023-07-17 04:27:40

  芒果体育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了什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创新研究推广中心副主任詹伟华,向我们介绍人工智能将给学校带来的四大深刻变化。正如雷·克利福德所言,“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能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理性拥抱变革,才是人工智能时代的生存法则。

  文明的一切都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人工智能是人类不断思考研究“人与物”关系发展而来,是使机器代替人类完成过去人类所做的工作。1822年,机械计算机计算Sin和Cos的函数值奠定了技术起点,以科学系统提出“人工智能”概念是在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会议。

  关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存在着不同视角。从技术发展角度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可分为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三个阶段。从理解人类和物质、环境关系上,可以分为没有自主意识的“弱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的“人机混合智能”和拥有自己价值判断能独立思考的“强人工智能”。

  目前,弱人工智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类似AlphaGo战胜了顶尖围棋高手一样,在特定应用上已经超越了人类;人机混合智能才刚刚开始,人机协同增强人类个体能力,充满着机遇与挑战,方兴未艾;强人工智能具有十分广阔的创新空间与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目前,中小学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主要处于计算智能和感知智能两个阶段,两种智能应用兼而有之芒果体育。

  计算智能是人工智能的初步形态,能够存储与传递海量资源、进行信息管理、统计分析等工作,这是传统数字校园的典型特征。

  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主要集中在感知智能阶段。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批优秀的互联网教育服务进入学校,进入课堂,走进家庭,网络辅导教师、虚拟语言学伴、智能学习推荐、口语网上测评、图像识别作业批改、学习行为分析等感知智能的应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支持教师教学方式变革,适应学生面向未来的学习需要,以开放的形态丰富教育供给服务。

  北京市在区域和一些学校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的应用,如北京市开展的教师在线辅导“双师服务”提供个性化的教师推荐;十一学校、三十五中智能系统实现“一生一课表”选课走班、学习过程跟踪和大数据分析;朝阳区区域智慧学习互动教学与学生个人电子书包的无缝融通实现区域大数据采集和智能学习推荐;通州区、大兴区和密云区等区域数字校园建设的智能化底层设计等。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5月2日,习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说:“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人工智能将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我国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要发展战略,就是要抓住机遇,大力加强创新,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实现换道超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国家、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直接影响着学校办学目标和方向,决定着办学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规划提出发展智能教育,一是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

  五是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实现日常教育和终身教育定制化。

  人大附中、十一学校、北京中学等学校自主规划,联合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开发面向中小学生人工智能课程,以校本课程的方式在人工智能教育上走出了第一步。

  人工智能在学校的应用,应该是技术或者教育力量双向逐步认知、达成共识、共同推进的过程,教育的技术化和技术的教育化的认知共识、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服务,学校应以开放的心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主动了解、实验、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技术能帮助学生建构概念、丰富学习资源,加快概念建构,帮助教师基于数据及时了解学生,促进教学决策的科学化,提高针对性。但是,技术无法代替情感、体验、交流,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体验。这些都需要教师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和交互。

  牛津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20年后,人工智能的普及将导致整个社会制造业、服务业的大量工作被机器人和智能系统替代,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知识技能型转向创造设计型,对学校提出新的人才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的变化。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培养其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同时要具备人工智能时代不可或缺的比如情感处理能力、感知能力、洞察力、想象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等。

  课程样态的变化。未来的课程,应该是基于学生认知可以定制的。每一个学生都将有一个人工智能学习伙伴,根据学生认知定制学习路径,陪伴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因材施教。

  学习的课程应该是综合、跨学科的,是基于真实生活情境或者模拟未来生活的项目,围绕某个跨学科领域的主题,实现学科知识统整和课程整合;强调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自由探究与主题相关的任何学习材料,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生态的变化。未来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心智发展的营养师,陪伴者、指导者、服务者。教师与人工智能将发挥各自的优势,协同支持学生实现面向未来的教育、个性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进入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发展的时代,教师要适应未来发展,及时转型。正如雷·克利福德所言,“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能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

  学校形态的变化。未来的学校,应该是人们心灵的栖所,现实世界生活社交的场所。实体学校与虚拟学校相融,学生可以将泛在的线上服务和就近的实体体验学习相结合。

  虚拟学校是资源提供者、学习引导者、管理服务者;实体学校主要进行面对面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开展实践、体验、创造、合作、沟通交流等。

  学校的教室、设备设施按“以人为本”理念来设计建造,融入真实生活,模拟未来情境,能够智能感知学生的认知过程、活动过程,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服务。

HTML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