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芒果体育云南省大学生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3-07-17 18:39:49

  芒果体育为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高校劳动教育工作提质增效,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开展云南省大学生劳动教育典型案例评选,并于日前公开发布10个典型案例,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劳动教育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

  文山学院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地方特色,积极探索劳动育人新模式,以人文与传媒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示范,构建由自理型劳动、服务型劳动、实践型劳动和创造型劳动有机结合的“四维劳动教育”体系。一是将课程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融合,把生活带进课堂、把课堂融入实践,开展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劳动教育活动。二是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优势,拓展劳动教育空间和模式,把“西畴精神”和“老山精神”融入教学中。三是在劳动教育中融入本土少数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是完善劳动育人联动体系,增强学生社会服务意识,组织各类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走出课堂,发挥育人价值。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创新劳动教育模式芒果体育,在劳动理论课堂教育基础上,充分把握劳动教育的实践性,整合家校社资源,丰富形式,促进劳动教育常态化,在全方位、多层次劳动教育实践中贯彻劳动育人思想,形成“1+3+N”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体系。1个核心是指以劳动价值观培养为核心;3大场景是指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全方位融入的贯通一体、开放协同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N种方案是指创新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以中华传统文化劳动实践类、日常生活实践劳动类、生产劳动实践类、服务性劳动实践类、专业实践劳动类等多种劳动实践为实施方式的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体系。多措并举,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着力培养德技并修的新时代劳动者。

  一是价值引领,培养劳动观念、劳动素养,为劳动教育赋能。开设劳动教育理论必修课,以专题的形式芒果体育,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培养劳动观念、劳动素养。二是专业融合,提升劳动技能、专业能力,为劳动教育增值。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通过生产性、服务性实践活动,融合“专业技术+劳动教育”的方式,在劳动实践中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培养劳动技能和提升专业水平。三是清单驱动,夯实劳动过程、评价机制,为劳动教育提效。采用任务清单的方式,明确劳动目标、劳动内容、劳动方式和评价要求。把劳动结果纳入第二课堂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实施。

  注重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在各环节融入扶残助弱的特教特色。一是把劳动精神、助残扶弱精神与残疾人自强自立精神相融合,打造“人道、文明、奋进、奉献”的特教劳动精神;二是把日常生活劳动、种植生产劳动与帮扶残疾人生活学习相融合,打造生活助残、劳动助残的爱心助残校园文化;三是把特殊教育、康复的职业技能与辅助残疾人学生学习、康复相融合,打造专业技能扶残的劳动实践体系。组建劳动教育专班,建设“融合、互助、共进”的劳动教育课程,开发活页式校本劳动教材手册。将劳动精神与榜样力量、生活劳动与生产劳动、专业技能与特教康复相结合,取得了劳动教育的特色成果。

  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开展劳动周活动,积极践行“大劳动”教育理念,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劳动育人。一是榜样引领,举办“英(劳)模进校园”主题活动,邀请30余名公安英(劳)模向师生作先进事迹报告。二是结合教学,通过警察体能、自卫防身术、防卫控制、警务战术等大量实战课程,让学生摸爬滚打、出力流汗。三是志愿活动,锻炼学生劳动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世博会、昆交会、南博会等大型安保活动,提升学生融入和服务公安工作的业务能力。四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确保公安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均在40%以上。通过“三全”劳动育人方式,培育积极劳动精神,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雷锋精神和工匠精神。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优化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一是通过“掌上建工生活”和“建工抖一抖”等新媒体手段,发挥班级、志愿服务队、党支部三支队伍在劳动教育宣传中的重要作用,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宣传劳模先进事迹,讲好劳动故事、打造劳动文化平台,从而形成了劳动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创新工作法。二是结合专业特色,将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设立了白沙河、小哨、象石村等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独特的植物栽培活动,将书本上难以记忆的植物与实物相结合,把科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极大地支撑了植物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们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

  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聚焦上好“1门”劳动教育理论课,开设“N+”中医药特色劳育实践课程。依托学校中医药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将生产劳动与教学实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中医药文化传承有机融合,从“专业化”“畅享式”“兴趣型”“服务性”劳动等多维度、多视角提升劳动实践教育实效,大力弘扬和践行以“大医精诚”为核心的职业精神,让热爱劳动、“自找苦吃”、奋斗奉献的观念扎根学生心中芒果体育,打造有中医药味的劳动育人模式。自带“药香”的劳动教育课受到学生欢迎,除草、整地、浇水、施肥,把药食同源的忍冬、黄精端上餐桌、揉成月饼、制进香囊。在南药园播撒汗水,在野外“学研辨践”中药材,在养生食疗课上制作“云中味道”,在社区为患者针灸熏艾,在校内外多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里体会劳动的快乐和意义。

  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找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契合点,一体化构建“三引领、四融入、八平台”劳动教育新模式。以创造性劳动知识与能力学习为核心,一是借助“三引领”使劳动教育为学生增值赋能,着力发挥劳动育人价值。二是构建“四融入”劳动教育新体系,将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整体育人思路,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三是搭建“八平台”,让劳动教育实践走深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融通、课堂内外相衔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探索,在实践中体悟,在创新创造中提升,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

  抓好四个重点,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一是重引领。开展劳动观念培育引领、专业实践创造创新等系列活动,融入劳动教育内涵,强化价值引领。二是重课程。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拓展劳动实践载体,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三是重实践。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强化家庭劳动,抓好校园劳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和社会服务等各种校外劳动,鼓励学生走进社区、走入基层,增强劳动体验和劳动感悟。四是重效果。将劳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学生劳动教育“积分制”评价制度。加强检查考评,坚持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凝聚推进劳动教育的共识与合力。

  学院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德宏州有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5个世居少数民族。在开展劳动教育课时,结合当地民族特色,将劳动教育根植于民族文化的丰厚土壤,在葫芦丝制作、傣族剪纸、傣陶制作、象脚鼓制作等民族民间手工艺方面精心设计系列劳动作品制作实践课,将民族文化贯穿劳动教育。通过傣族剪纸探寻蕴含其中的傣族文化和傣族社会的心理特征,挖掘傣族剪纸手工艺独特艺术魅力,保护傣族剪纸手工艺,促进傣族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实现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

HTML地图 网站地图